学术委员会高级管理人员



张从军,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院长,曾经在山东石刻艺术博物馆、山东省文物局、山东省文化厅等单位工作,先后任职山东省文物局副局长、山东省文化厅外事处长,兼职山东省博物馆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文博书画协会副会长、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山东民俗学会理事、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图像艺术研究所所长、人文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山东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山东省文化旅游联谊会副会长。1997年至1998年受聘日本文部省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客座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图像艺术和地域文化。出版专著《黄河下游的汉画像石艺术》、《山东文物丛书.汉画像石》、《中国牛郎织女传说图像卷》、《中国端午节图像卷》、《走近佛陀》;主编《图说山东》丛书、《走近佛陀》《陈毅的诗词艺术》丛书,在有关杂志开设“解读汉画像石”、“山东大遗址”、“山东佛教石窟”等专栏,为本科生开设《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秦汉文化美术》、《图像艺术》、《汉画像石研究》、《考古与文物鉴赏》等课程,主持省级课题《黄河下游的原始艺术》等。

张从军教授秉承老山大学术风骨,治学态度严谨,批改学生作业一丝不苟。其所从事的汉代画像石研究,享有国际知名度。生活上对待学生和蔼可亲,深受爱戴。


徐思民,1956年2月生,山东济南人,民盟盟员,政协济南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民盟山东省第九届委员会委员。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成人教育办公室主任,艺术学系主任,服装学院院长,公共课教学部主任。学术兼职: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委员会副秘书长。山东省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理论委员会主任委员。长期从事中国工艺美术理论、民间美术教学及研究,一直担任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的教学,同时开设中国古代设计思想、设计艺术专题研究、设计文献选读、民间美术、传统纹样、专业写作等课程。

科研成果方面,曾合作出版《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中国器皿造型八千年》、《美术知识丛书·工艺美术》、《少年博物馆·工艺美术馆》、《齐鲁民间造型艺术》、《中国服装史》、《中国传统工艺文化》;独立完成《器皿造型纹样精选》、《中国工艺美术史》等专著;曾在核心期刊、国家及省级刊物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曾获山东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中国工艺美术史》获省教育厅优秀教材二等奖。正在承担《中国工艺美术全集·山东卷·编织轧制册》(主编)。


聂鹏,男,任文博系列副研究馆员、副馆长、市政协常委、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三级调研员、市知联会名誉副会长、省旅游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省作协会员。长期从事文史、古建筑、古代服饰、历史名人及传统文化的探讨或研究,兼及旅游调研、风景策划、景点命名、景区评估及文史资料工作,也长期读书不断,笔耕不辍。擅长撰写文化散文、文化评论特别是影视评论文章。参加工作以来共发表文章420篇,其中在国家级报刊上发表的有40篇、省级160篇、地市级238篇;在所有文章中,共有论文91篇,其中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的论文有43篇。在1998年第6期《广东佛教》发表了新余首篇佛学论文《试论中国佛教的运作》。在反对邪教的斗争中,相继在2000年第4期《广东佛教》和2001年第1期《新余高专学报》发表了《杂议宗教与迷信的区别》和《合法宗教与迷信邪教》。多次参加新余旅游景区特别是仙女湖的的开发、定级与评审,为岛屿、湖湾、亭阁命名、撰联。参与撰写了新余首部旅游读物《仙女湖》和《仙女湖风景名胜区资源调查评估报告》。多次作为专家参与新余的文化及旅游论证,为新余获得“中国七仙女传说之乡”称号尽了一份力。多次擕论文参加七仙女文化暨七夕文化高峰论坛。曾以副主编的身份参与《凝固的乐章——新余古建筑实录》、《新余历代名人》、《新余古今人物》、《新余文物与考古》、《古今联赋话新余》、《话说孺子牛:新余复市亲历记》等新余政协文史资料专辑的编撰工作。参与《江西对联集成》的编撰,负责新余古今对联的供稿,并被江西省楹联学会、《江西对联集成》组委会评选为“《江西对联集成》编纂、出版、发行工作先进个人”。对历史和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有独特的见解,对旅游开发有自己的主张。并自费出版《新余旅游文化研究》一书。近年又热心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宣讲工作,曾在南昌师范学院、江西工程学院、新余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市妇联系统十九大精神培训班”、“新余市厅级离退休干部十九大精神专题学习班”、 鄱阳县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委员培训会、新余学院“天工论坛”第68期讲座、市委党校2019年主体班、新余职教中心等单位或学习班宣讲《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曾在新余明德书院讲授《中国历代服饰图样解析》、《禅宗文化漫谈》,应邀为中国银行新余支行广大员工开讲《七夕文化漫谈》之课,受到大家的广泛好评。迄今为止,先后在市电视台文化旅游频道的“仙女湖讲坛”栏目中录播了《新余仙道文化》、《新余儒家文化》、《新余佛教文化(上下集)》、《邓家大屋》、《新余历史沿革与城址漫谈》、《晚秋的罗坊——红军在新余革命活动概述》(上下集)、《新余南安乡哲山村古村落古建筑》、《新余蒙山文化漫谈》、《新余仙女文化及仙女湖文化特质漫谈》、《清末新喻建威将军张春发及其将军祠》(上下集)、《昌山峡与昌山庙漫谈》等30多集新余文化系列讲座。本人利用各种媒体宣传中国文化特别是宣传新余历史文化,在新浪网上开设了《虚空夜点头的博客》。



李前,男,江西永新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先后供职于教育、文博、外事、新闻部门,历任湘赣革命纪念馆副馆长,永新县文联副主席,新余日报社副总编辑,曾任新余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199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传记文学《不落的星》,散文集《石头的随想》(合作)、《登山赋》、《红与绿》,文学评论系列《当代诗文精品屋》等。有40余篇作品在国内获奖,《不落的星》获全国第二届优秀少儿读物奖,散文《云海奇观》、散文集《登山赋》分获江西省政府第一、二届优秀文艺成果奖,散文《故园的枣树》、

《父亲没有遗像》分获江西省作协第一、三届《谷雨》文学奖。散文《红与绿》等五篇作品收入江西省中、小学语文自读课本,并有30余篇作品入编国内外多种文集、文摘或 选刊。2008年退休,2015年被我馆聘为副馆长。


 庞承智,男,1984年12月生,硕士,讲师,安徽省南陵县人,祖籍徽州婺源,幼承庭训,深得外祖父徐青松的言传身教。学艺二十载,对京剧、昆曲、徽剧、黄梅戏、滩簧戏、道情等戏曲艺术具有较深的研究。播音与主持艺术师从江西省广播电视台主任播音员亢路和新余广播电视台主任播音员宋薇,少儿播音主持艺术教育师从于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播音指导王薇和语言艺术家牛建鸣,古典诗词朗诵表演艺术师从张脉贤和语言表演艺术家黄谦。   现为新余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教研室教师,艺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儿童节目主持”课程负责教师。研究方向为华语名主持人节目研究、少儿播音主持艺术、朗诵表演与民族传统声腔艺术、中央苏区红色戏剧文化、科普讲解与口语传播、中国古典美学与艺术评论。先后受邀担任江苏广电“未来金话筒”、湖南卫视“声临其境”、海峡卫视“海峡两岸电视主持新人大赛”评委。

2019年入选江西省新余市人民政府高层次人才,江西省首批受聘文化与旅游部的两位全国社会艺术水平少年儿童播音主持考级考官之一、中华文化促进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田汉研究会会员、江西省省级普通话测试员、江西省教育厅学前教育领航者、江西省慈善总会“弘传古诗词”特聘导师、新余市人民政府“传统村落与古建筑文化遗产”专家组成员、新余市市委人才办“台词与朗诵表演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新余学院“PLIE主持人能力提升创新团队”联合创始人。

2005年加入故园徽州文化论坛,先后担任人文徽州、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版主;2008年7月入选黄山市故园徽州文化促进会首届理事会常务理事至今;2009年2月与南陵学者、芜湖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探源泾川 走访查济”;2009年7月18日为纪念徽州得名888周年暨小平黄山黄山谈话30周年,应芜湖市文艺评论家协会、《芜湖》杂志、半亩园艺术论坛、徽文化工作室邀请主讲“中国芜湖:徽文化论坛”讲座活动;2009年7月25日应时任南陵县作家协会邀请作“徽文化与南陵史地” 讲座;2009年8月与故园徽州文化促进会会长许琦、淮北师范大学副校长余敏辉、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青年学者程乔、歙县一中语文教师凌罡、休宁石田中学语文教师汪红兴、徽菜名家江文敏发起“故园八仙 探寻吴楚分源”活动;2011年7月6日应安徽电视台公共频道邀请拍摄大型专题片《寻访母亲河 你好!新安江》再探吴楚分源,发现浙岭古道上的同春亭、万善庵及五代时的堆婆冢古迹被盗;2011年11月加入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2012年8月,应故园徽州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婺源县文联毕新丁先生邀请,前往婺源与香港中文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劳格文(John Lagerw - ey)教授和卜永坚副教授进行“徽州传统社会”课题研讨;2016年与故园徽州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屯溪老街“汪一挑馄饨”总经理汪自立一起对婺源篁岭、熹园、瑶湾、水墨上河四个新兴景区进行文化生态考评;2017年指导IAGO剧场团队作品《Lost Pina》受邀参演乌镇戏剧节嘉年华单元;2018年指导的朗诵作品《花木兰》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五届“夏青杯”朗诵大赛江西赛区一等奖;2019年原创红色朗诵剧获评《战火中飞扬的青春》“深圳青年戏剧月”优秀剧目,2020年创作抗疫主题作品《新余,你行》在学习强国”展播;2020年8月应景德镇市浮梁县人民政府邀请为全县教师作朗诵艺术指导,打造方言吟唱《金滩渔唱》。

近年主持参与省部级课题6项,指导《中央苏区戏剧艺术教育与当代红色文化资源的探索实践——以江西省“新宜吉六县转型合作示范区”革命文化遗产与“赣西抗战博物馆”馆藏文献为考察创作对象》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3项,发表《播音中情、气、声表达的美学渊构》《中国传统诵读文化在当代语言艺术教育中的传承》《临江府白梅古村习氏崇祀信仰的文化遗产价值》等论文20篇。2019年荣获中华文化促进会朗读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全民悦读”朗读大会“伯乐奖”。



黄惠运,1962年生。中共党员。历史学博士。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为本科生系统讲授了中共党史、中国通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史、中央苏区史、毛泽东思想概论、红色文化传播、“井冈学”导论等20余门课程。所授中国现代史被评为江西省一流本科课程。独著《中央苏区社会保障研究》《中央苏区粮食工作研究》《庐陵史学》,合著《东固革命根据地简史》、《湘赣革命根据地全史》,主编《井冈学导论》,参编《井冈英豪》等学术专著或论文集70余部,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项目2项、省级课题10余项。获省级奖励4项。现为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庐陵文化研究中心、井冈山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国中国现代史学会常务理事、吉安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江西师范大学苏区振兴研究院、龙岩学院中央苏区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等。









新余赣西抗战博物馆

地址: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抱石大道抱石公园内| 邮编:338000 | 咨询电话:0790—6236888

开放时间:冬季:上午9:00-12:00,下午 14:00-17:00,夏季:上午9:00-12:00,下午 14:30-17:30。每周一 (国家法定节假日进行调休) 闭馆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