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始人简介
宋子枫,记赣西抗战博物馆馆馆长、新余红色文化志愿者协会会长宋子枫
。
他没有当过兵,却有着军人刚毅执着的性格,敢说敢做,说到做到;他不是新余人,却把新余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把传承红色基因当做自己的使命,带领第二故乡的一班人,在新余这片热土上,不断唱响传承红色文化的赞歌。
1978年出生的宋子枫,祖籍浙江宁波,在山东长大,齐鲁大地深邃的文化底蕴从小就在他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伯父是一名老兵,父亲是先进积极分子,从小就深受红色文化思想影响和感染的他,血液里流淌着红色的基因。父辈们为民族存亡浴血奋战的事迹深深地影响着他,还在读中学的时候,他就开始有意识的收藏一些红色文物留作纪念,他当时还把自己的收藏方向定位于军品收藏,主要是红色革命文物收藏。
2004年他从山东来新余发展,在坚苦创业的同时,一直惦记着如何把红色文化传播出去,他开始进一步痴迷于红色文物收藏,经过二十多年的精心收藏,他的藏品达到了惊人3000余件,作为一名民间私人收藏者,为此不仅仅付出的是金钱,更是有着一颗作为一名为传播红色文化献身者坚定执着的心。
在为业务忙碌的同时,他一刻也未曾忘记抗红色文物收藏之事。这么多年来,他几乎利用了所有的休息时间,脚步踏遍了江西的每一个战地,寻访了数以千计的人员,这里面包括红军、抗战老兵及家属,战场附近的百姓人家,烈士后裔,寻找每一件红色、抗战时期的文物,只要听说哪里有红色、抗战文物,他就像公司得到大业务一样,不辞辛劳,无论远近,不计价钱,得之而后快。2016年春节,宋于枫回山东过年,在一个朋友那里他看到了一个这块张自忠将军石碑的拓片,宋子枫很是惊奇,询问下得知这块石碑是附近农村一位姓夏的老人所有。大年初四,宋子枫不顾严寒找到了老人家,自我介绍他来自江西新余贛西抗战博物馆,是传承红色基因专题博物馆,江西是革命的摇篮,到江西参观学习红色革命爱国教有的人要远远大于本地博物馆,更能发挥它的价值,他希望谢老能转让这件文物,老人家当时并未松口,之后的连续几天,宋子枫每天登门拜访,和老人交流沟通,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后夏老被宋子枫这种三顾茅庐的精神所感动,无偿将这块珍藏八十多年的石碑捐赠给贛西抗战博物馆。为感恩夏老宽广的胸怀,宋子枫特地安排车辆接老人一家到江西,全程接待,不仅参观赣西抗战博物馆,还到井冈山赡仰,让夏老一家人甚是感动。如今石碑也被成了馆中镇馆之宝。
作为一名成功的青年企业家和收藏家,他一直在回报社会,已是十多年的志愿者的宋子枫,一对一为贫困孩子圆上学梦,“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 如何让更多人感受到党的温暖,接受教育,传承红色文化一直是宋子枫的心愿,他萌生了筹建抗战文物博物馆的想法,这一想法得到新余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市政府免费提供场地。宋子枫从他的藏品中,精心挑选出1000余件最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其中国家一级革命文物6件,国家二级革命文物24件),全部无偿贡献出来,共计投入自筹资金500余万元,于2014年7月在新余市抱石公园内建成了赣西抗战博物馆,馆内设有国土沦丧抗战在新余、人民动员抗战在新余、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在新余、赣西抗战丰碑等四个展区。2016年6月,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省委党研室、省文化厅、省博物馆有关专家在对该馆进行现场审核后作出评价,认为该馆抗战文物在全省数量最多、品相最好、等级最高。
为让更多的人了解赣西抗战历史,接受红色文化教育,该馆不仅长期免费供社会各界参观,宋子枫还自费聘请了专业的解说员,通过对赣西地区抗战实物的展示和讲解,让参观者感受革命先烈的家国情怀,重温当年抗战御侮史。同时也让每一个来这里的参观者都能受到警示和启迪,铭记那段抗战史,知道如今的和平来之不易,更要为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赣西抗战博物馆已经成为“新余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余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基地”“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基地”“新余市双拥和国防教育基地”“新余市中小学研学旅行教育基地”自成立以来,每年接待省内外参观者10万余人,这其中包括红军、抗战老兵及家属、部队官兵、大中院校及中小学学生、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普通市民参观者,甚至有来自国外包括日本的参观者。
新余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也十分关注博物馆的成长,市委、市政府四套班子领导亲临参观指导,对博物馆的建设给予充分肯定,并对博物馆的发展提出建议和要求,作为新余市红色文化志愿者协会领头羊的宋子枫对此深受鼓舞,他表示,虽然博物馆成立至今,仅维护费和聘请人员支出就花去100余万元,但只要做的事有意义,未来会继续增加馆藏,完善馆内的功能,将抗战博物馆打造成传播先进文化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成为对青少年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的重要基地。
在办好赣西抗战博物馆的同时,宋子枫也思考如何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传播伟大的抗战精神,在博物馆关爱老兵基础上成立了新余首家红色文化主题的组织-新余红色文化志愿者协会,致力与关爱老兵,在会长宋子枫等协会骨干的协助下,经过集思广益,他们领导一大批热心红色文化的志愿者,默默地做了一件壮举,那就是以寻找和关爱“革命历史的见证人”为己任,在赣西地区寻找老红军和抗日老兵。
寻找抗战老兵是一项和时间赛跑的公益行动,他们大多年事已高,住在偏僻的山村里,贫病交加,宋子枫和他的“战友们”深深体会到,他们不能被遗忘,需要被关爱,也应该被关爱,他们的记忆不仅是赣西抗战的记忆,也是我们国家、民族抗战的记忆!
宋子枫带领新余红色文化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不辞辛劳,通过多方渠道打听红军、抗战老兵信息,有些老兵居住的地方即使非常偏僻,他们也如获至宝,立即驾车前往找寻。他们爬山涉水,不论严寒酷暑,寻找的足迹遍布新余、宜春、萍乡等地众多角落,到目前为止,通过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在赣西地区,他们一共找到了45名老红军和抗战老兵(其中两位已于2018年辞世),他们当中,年纪最大的103岁,年纪最小的都已90高龄,协会为这些昔日的英雄进行详细的注册登记,并留下每个人的指模,为后代永远铭记这些抗战英雄留下珍贵的历史资料。
得知大部分红军、抗战老兵生活都比较困难,宋子枫带头捐款5万元,在他的感染下,协会的志愿者们纷纷捐款捐物。在提供力所能及的资金和物质帮助的同时,他们还积极联系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为他们争取到一定的生活补助和医疗补助,使英雄真正“流血不流泪”,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让他们感受到人民没有忘记他们,党和政府没有忘记他们,许多红军、抗战老兵对此相当感动,老兵们在感恩党和政府的同时,也对宋子枫和志愿者们的鼎力支助表示深深的谢意。
宋子枫带领协会的志愿者们与老红军和抗战老兵保持经常性的联系,除了每月三次定期陪护、走访、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大型节日走访慰问外,他们还不定期前往慰问和看望老人。每位老红军和抗战老兵生日时,志愿者们都会为老人送上精美的蛋糕,与老人共同度过难忘的美好时光,在了解到有抗战老兵生病无人照顾时,志愿者们也义无反顾,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照顾他们,与他们拉家常,记录他们的抗战故事。虽然说这些老红军和抗战老兵年龄比志愿者们高出很多,但老红军和抗战老兵们都把宋子枫和志愿者们当做自己的孩子。居住在仙女湖区九龙山乡的老红军李宝英,1916年12月30日出生的她,今年已经103岁了,每次宋子枫和志愿者们前去看望老人后准备离开时,老人都会拉着志愿者的手久久不愿松开,老人每次都要坚持迈着颤巍巍的步伐走到门口,满脸不舍地目送志愿者们离开,协会副秘书长龚蔓文说起此事时,满眼都是泪花。
每年的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宋子枫都会组织协会举行不同的纪念活动,如前往各地的抗战烈士纪念碑敬献花圈;或举办抗战家书朗诵会,邀请抗战老兵或学校学生一起朗诵抗战家书共同来缅怀先烈,继往开来!或驱车亲自接送老兵和家属到赣西抗战博物馆等地参观留念,为老兵们留下终生难忘的深刻记忆。
宋子枫带领新余红色文化志愿者协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讲话精神,把传承红色文化当做历史使命,默默无闻、持之以恒、无怨无悔、扎实稳健的开展红色文化记录和红色文化传承工作,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代代相传。今年8月,他们从全市1000多家志愿者服务组织中脱颖而出,成为五家被新余市社会组织孵化中心邀请入驻的社会组织之一,今年9月,新余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为新余红色文化志愿者协会授予“红色文化双拥志愿服务队”这也是对他们多年努力付出的一种肯定和鼓励。
宋子枫说,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坚持不懈把弘扬红色文化当做神圣使命,不遗余力把红色文化发扬光大,让一代代人传承下去,是他的使命。